廉政文化

破除信仰教育中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

来源: 发布人:郑涛 点击数: 发表时间:2019-04-02 00:00:00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:张志刚

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,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,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,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。

——2019年4月1日,《求是》杂志发表的习近平署名文章《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》

信仰是什么?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的定义是:“对某人或某种主张、主义、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,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。”也就是说,信仰的落脚点是行动指南。

信仰是用来解决问题的,包括但不限于人生问题、社会问题、哲学问题和历史问题等。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,“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,没有什么神秘,因为它合用,别的工具不合用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,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。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充足的证据和理由,而且是被实践和历史检验了的一种真理性存在,展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,对未来人类社会做出了正确预测分析,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,这才成为共产党人的信仰。

政治上的坚定、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。干部要成长起来,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。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至关重要。然而,现实中,部分地区、单位党组织的信仰教育相对薄弱滞后,甚至存在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现象。有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讲党课,照本宣科念文件,轮流表态,便完成“任务”;有的热衷于搞形式,满足于穿红军装、吃红米饭、喝南瓜汤等外在形式,不注重探求其中的理想信念,有的甚至借机游山玩水、公款旅游。这样的“信仰教育”,不仅不能让党员干部坚定信仰,反而会破坏党组织在干部、群众中的形象。

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、纯洁性的重要任务。信仰教育中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是必须大力整治并坚决克服的痼疾,可以在四个方面着力。

首先,紧密结合实际,直面问题。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不能不加消化、囫囵吞枣,搞口号式、机械式传达,上下一般粗,要紧密结合本单位(地区、部门)的工作实际。领导干部讲党课不能只讲“大道理”“文件话”,要结合受众实际,多讲亲历“小故事”,多说“家常话”。特别是要用身边人、身边事开展信仰教育,结合本单位(地区、部门)近年来发生的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例,有针对性地从信仰源头查摆问题,分析信仰迷失、理想信念滑坡的演变过程,让其他党员干部真正受教育。开展信仰教育,要直面党员干部群众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、现实问题和实际困难,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。

其次,用真实、实在的情感体验来“唤醒”信仰。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当前,“唤醒”信仰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“唤醒”初心。党的十九大提出“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,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。”此后,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,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,为民族谋复兴,为世界谋大同”。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,既与党和国家的历史血脉相连,又深深凝聚了时代精神。信仰教育要紧密结合“中国梦”,在创新形式的基础上深化情感体验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“中国梦”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,把国家、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,把国家利益、民族利益和每个国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。信仰教育需要富有感召的思想力量,创新教育形式,深化情感体验,结合党员干部的人生经历、性格特点等个人实际,激发对民族命运、人民幸福、世界大同的担当精神和使命意识,激发以身许党、以身报国、以身为民的政治勇气和浩然正气。

再次,引导党员干部建立关于信仰的理性思维。注重通过重温入党誓词等唤起党员干部感性认识的同时,也要让党员从理性角度深刻认识新时代的历史使命。立足当下,立足自身实际,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,聚焦新的时代命题,强化创新理论武装,找准个人定位,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信仰世界和思想体系,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。开展信仰教育,要引导党员干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工作、看待和分析问题,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、传播者和实践者。

最后,信仰教育不能避谈“美好生活”、轻视“日用”。共产党人的理想世界深植于现实世界,要在现实的大地上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让人民过上好日子,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”这既是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化认识和准确把握,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,也与中国文化精神一脉相承。“治国有常,而利民为本。”明代思想家王艮提出“百姓日用即道”,先贤追求的“道”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。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,不能忽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党员干部是人民的一员,有自己的家庭,都是从人民中来、到人民中去,要引导每位党员建立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清晰认识,明白现在生活来之不易,将来大有期待,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。

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是作风痼疾,存在隐秘性、变异性,其治理不可能“一个方法包打天下”,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。

(作者张志刚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商务部纪检监察组副组长)

上一篇:纵使无人亦自芳——浅谈咏兰诗

下一篇:漫画说纪丨这样谈论工作不可以